学姐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83章(第2页)

蔡州在澧河下游,直接走水路,不跟其他几州争。许州和陈州不只是要争先发货,还要争有数的火车运货车厢,没有官府支持,就被那些大客商挤到后面去了。

颖州的通判此时是吕公著,吕夷简三子,深受欧阳修器重。不过这人许多好处,就是一条,做事不主动,不好出风头。他或许能从其他官员那里知道铁监的情况,却不会主动采取动作。

官员在地方能有多少政绩?这个年代经济发展缓慢,技术更加迟缓,能让百姓安居乐业,就值得大书特书。推广新农具,是能够在史书上记一笔的,怎么能够放过了?

回到铁监,欧阳修便要了纸笔,让吕公著立即派人来铁监,带上几个大户,一起来采买新式农具。

杜中宵和苏颂在一边闲坐,对他道:“去年新制的马拉镰刀,有没有再到地里试过?”

苏颂道:“现在麦子开花刚过,离着收割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,怎么去试?”

杜中宵道:“我们试的是能不能割麦,只要麦苗长成,就可以去试。何必要等麦熟?”

苏颂听了立即醒悟:“运判说的是,委实如此。——只是,如此有些浪费粮食。”

杜中宵笑着摇头:“跟把机器试成功比起来,那一点麦子算什么!早早试出来,我们可以用铁监的闲散人员,组个队伍,带着这机器到两淮收麦去。那里种麦最多,让他们看看机器的好处,不愁不争着前来购买。而且,我听人说,两淮收麦,可以得一半粮食。做得好了,能带许多麦子回来。”

此时两淮是天下最重要的小麦产区,以扬州和楚州为中心。麦收时节最忙,抢收了麦子,要抓紧时间种稻,一刻耽误不得。每到麦收时节,便有两浙的百姓,乘船沿河而上,到两淮割麦。收了麦子,他们得一半的收获。时人常言,两浙的人不用自己种麦,两淮的收获有一半是他们的。

这就是个年代的麦客,不过因为地理和气候以及历史的原因,此时是两浙人到两淮去做。后世随着气候和农业条件变化,从东南转到了西北。明清时期,西北地区的农人,在麦熟时节,往往成群结队,到麦子先熟的地区去帮人割麦。麦客获得了收入,种麦的人家抢到了农时,两相得利。收割机普及了,就成了开着机器流动数省,规模壮观。其规模,不下于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机械化大战。

此时的麦客与后世不同,他们到了两淮,割麦之后还要负责把麦子脱粒。与此同时,主人家则争分夺秒在收了麦子的地里种水稻。麦子收好,地里的水稻也种好了,倒与收割机的机械化大军类似。

地广人稀,人力资源缺乏,麦客的收入不是后世可比的,一般都是拿走收获麦子的一半。

一年稻麦两季出现的时间不长,唐时还非常少见,入宋之后才在两淮江浙推广。宋朝不立田制,收税是依先朝旧例,两税只收一季,收了米就不收麦。多数地主出租土地,也只收一季作物的租子。麦子种起来容易,耧车不用多少人力,田间管理方便。对于大户人家,就当是把地租出去,一半收获就当地租了。

以铁监新制的农具,到两淮去忙上一两个月,收到的粮食极为可观。马拉收割机最大的用处,不是种更多的地,而是可以在更广大的地区,实现一年两季。

从南向北,两浙地区比较温暖,收麦与种稻的时间比较宽裕。到了两淮,时间就非常紧张,不得不雇人割麦。再向北到京东路,就只能一年一季,收了麦子来不及种别的了。中部同样如此,洞庭湖以南收麦种稻的时间充裕,南阳襄阳一带开始紧张,过了方城山,就不可能一年两季了。

苏颂听了杜中宵的话,道:“运判说的是,到两淮去,可以沿着汴河而下,收上一季,可得不少粮食。去年铁监所食粮米,多是转运司从他州调来,到了今年见铁监赚钱,全部算作借贷。我们现在赚的钱不只是要买粮米,还要给转运司还本付息,粮食缺得厉害。”

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,不这样做,就不是转运司了。不能怪他们,难的时候帮了,现在铁监发达了收些利息回去也是应该的。三司系统做这种事有传统,只要地方饿不死,就尽量把钱粮收到自己手里。现在最有可能的,铁监起动的五十万贯,铁监开始赚钱也会被收回去。虽然钱出自内库,账却是在三司的手里,他们只要大笔一挥,把那五十万贯改成是内库拨给三司即可。

太宗朝之后,三司一向缺钱。一是开支增加,再一个就是太宗权术,把许多原本左藏库的收入划入了内库,而且天下新铸的钱,全部都入内库。不要以为天下都是皇帝的,皇帝就会无所谓,他们实际上分得很清楚。内库是自己的钱,左藏库是公费,花起来不一样的。三司的钱从来不足,只好向皇帝借贷,年年积压,越积越多,死猪不怕开水烫,干脆就不还了。每过几年皇帝开恩,给三司销账,就可以从容花自己内库的钱。外朝官员拿人手短,只能暂忍一时。如若不然,花内库的钱,官员一样会说长道短。

铁监也是一样,账上如果钱多了,必然会被三司收走。开始的时候还会找个借口,像那五十万贯让你还本付息,或者加税。做得习惯了,这些借口都不会找,直接立个名目拿钱。

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,所以铁监一有利润,要么是招人,要么就是扩大规模,增加资产,反正账上不留太多余财。赋税之外,地方剩下的钱粮称为羡余,交的多了可以升官。但上交羡余,必然就会搜刮地方,落个酷吏的名头。坏名头也就罢了,只要升官就好,问题是还要看皇帝和宰相的心情。刻剥百姓可不是个好官,一个不小心,官升不了,还会被贬斥。刘太后当政时候,便就发生过这种事,延续到现在。

杜中宵不会去做触霉头的事,对于铁监建设和利润的关系,一向都是刚刚好。账上略有余财,一旦有了大笔收入,就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。

第129章由他去吧

看着在地里试机器的苏颂等人,杜中宵道:“麦老樱桃熟。此时麦尚未老,襄州樱桃却已熟了。商贾从那里贩了,到唐州坐火车到中原来,这几天周边到处都是卖樱桃的。”

欧阳修道:“可不是,我也见到了,昨日买了两斤。听说还有坐车到襄城,要贩到开封府的,不知成也不成。以后火车通了襄州到开封府,中原人也能吃上这些江南珍品。”

杜中宵点了点头。火车一日可行千里之遥,许多以前不能贩运的水果农产品之类,都可以用火车运输。哪怕各地都有,南方也可以反季节销售。宋人对吃穿极为讲究,舍得花钱,这个时候如果能把樱桃贩入京城,可以发一大笔财。那些不利于保存的水果,以后可能就行销天下了。

前些日子就有人贩杨梅,这几日贩樱桃,过些日子还会有更多的南方水果卖到北方。现在坐火车的人,几乎人人带大量货物,就连官员也不例外,车票一票难求。

说起此事,杜中宵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,第一次坐火车到广南,看见列车员人人带着大量水果。特别是好运输耐保存的菠萝,见缝插针,几乎塞得到处都是。对于在火车上工作的人,这算是一种福利吧。

交通运输对经济格局的改变,怎么估计都不过分。宋朝不限制人口流动,不岐视商业,这种现象特别明显。只要有利可图的事情,就有人去做。

随着天气转暖,最近铁监周围的肉菜价格大幅降低,便是有人从唐州一带贩运而来。虽然只隔着二百余里,中间有一座方城山,唐州地气比这里暖了许多,蔬菜种植更加方便。

坐火车贩货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不收税。只要买一张车票,路上的各种钱全省了,哪怕是贩运大宗货物,成本也低得多。不过现在车辆太少,货车只有官营,不对民间开放,影响不是特别大。

人外恋综  重生成太子心尖宠  明日不再来(出书版)  当我的身体被穿书女穿了后  弄蔷薇  星际大佬,末日摆烂  恋爱脑才是最吊的[西幻]  仓鼠和金雕怎么谈恋爱  娇姝  庶女摆烂日常  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  不红就要回去修仙[娱乐圈]  少女的野犬  男主和反派的作精妹妹  慕朝游  既见君子(重生)  剑出衡山  衣冠不南渡  修复师  世界名画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机娘纪元:我的机娘都是世界级

机娘纪元:我的机娘都是世界级

(不好看吃屎)曾经被俱乐部抢购的顶级机娘,如今却被丢在回炉场里无人问津。就算倒贴也没有车手愿意契约,只能绝望地等待回炉。只因她直线加速无敌,却很难转向,被誉为‘杀人赛车’。苏年来自地球的顶级赛车手赛道皇帝。本想在这个赛车技术落后,全靠机娘性能支撑的世界大放异彩,却被俱乐部分配的机娘背叛。带着不屑和怒火,...

重生之老婆别慌,亿万资产够你花

重生之老婆别慌,亿万资产够你花

老婆老婆,别着急,不就一个亿嘛!你这死家伙,我们娘俩差点被人卖了!不着急,看我怎么打脸他重生不仅仅是信息时差,不仅仅是系统资源,还有无限摄取的脑洞点子!开局破汗褂,照样万人迷!这是冯小宝的信条!村长儿子,我都没有看在眼里我就不信亿万财富砸不翻你!魂穿带着无限超前点子换财富,这个想法可是爽到家了!...

华夏神医:姑娘命不久矣

华夏神医:姑娘命不久矣

都市金手指无敌阎王叫你三更死,谁能留人到五更!你当我叶飞扬是摆设?望闻问切断生死,神针古方定乾坤。无常见了也回头,生死簿上了凡尘。...

成就仙帝,全靠敌人的努力

成就仙帝,全靠敌人的努力

当自身修炼带来的任何副作用,都由自己的敌人承担,那是一种什么体验?于是乎,刘顺义开始疯狂的修炼禁术,修炼氪命的绝招。甚至开始疯狂的修炼透支根基的功法。一是求快速提升实力,二是这些东西很强,三是,反正一切的代价和负面效果,都是敌人承担。不仅如此,还能借敌人的修炼天赋修炼。什么,你说你要与我为敌?还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?那我可就兴奋了!等等我的敌人,我还没有修炼成这个烧血的技能,你不能死!...

求原神神里凌华的书

求原神神里凌华的书

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,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,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!...

东北往事之童养媳

东北往事之童养媳

十岁的春妮被迫卖到井家大院做童养媳。在这里,她亲眼目睹了井家女人悲惨的经历她在井家的变故中被土匪抓走,被龙家的五少爷救下山,从此和龙五一起走上抗日的道路两个人也牵扯出一辈子的羁绊。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